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户網站。
重要提醒!!!
年底前
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福建多地已發佈通知
進行情況如何?
從“限塑”到“禁限”
相關塑料製品進入退出市場的倒計時
9月,福建省發改委和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兩部門印發《福建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要求即日起,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方案》要求,按照循序漸進、分時分段原則,到2020年,福州、廈門等重要城市率先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
福州
11月,福州市發改委與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福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包含詳細責任清單和明確時間表,將分“三步走”對塑料用品禁限,到2025年實現有效控制塑料污染。
五城區先行先試,到2020年底,率先在五城區(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五城區塑料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
要求五城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五城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廈門
11月,廈門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共同印發《廈門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辦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底前,廈門市區內商超、藥店、書店、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吸管。
寧德
日前,寧德市發佈《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市公共機構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通知》。通知要求,公共機構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
12月15日,記者從寧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寧德市發改委和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出台了《寧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2020 年率先在部分領域禁限生產、銷售部分塑料製品;2022 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2025 年對塑料製品全環節開展管控,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晉江
近日,晉江市商務局牽頭制定《晉江市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督導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從即日起到年底,全市餐飲行業企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9月10日傍晚,福州一家超市內,顧客正在用塑料袋裝東西。 石美祥/攝
福建行動進行時
你做好準備了嗎?
福州
9月份,記者在福州市走訪調查發現,在禁限塑料製品方面,不少商家走在了前頭。
福州城區多個商家採用的是環保的紙質吸管或餐盒。福州已有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等超市嘗試向顧客有償提供可降解塑料袋。記者走訪五四路的幾家超市及商場,看到收銀處“塑料袋有償使用”已成規則,這些售賣的塑料袋上標有“可降解”的字樣,以及由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的“循環再生”標誌。
但由於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替換為可降解塑料袋的是少數,多數商家在觀望,等待最終禁用期限的到來。
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裏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料袋為主,可降解塑料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料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記者採訪發現,價格是影響可降解塑料袋推廣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超市使用的傳統塑料袋一般中號每個0.2元,大號每個0.3元,而可降解塑料袋每個約1元。永輝超市福州市鼓樓區後勤品類教練邱琳表示,“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比傳統塑料袋高約三倍,如果把塑料袋統一換成可降解的,僅連卷袋一項,每個門店每個月就會多支出20萬元。”
圖片來源:海峽都市報
廈門
近日,記者走訪廈門景區、大型商超、餐飲店發現,一些商家已經主動使用環保包裝,但仍有不少商家在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
餐飲行業
在SM新生活廣場的星巴克店內,記者看到外賣架上的飲品均採用環保包裝及紙質吸管,部分飲品更是採用了無須使用吸管的杯蓋設計。和星巴克一樣,外賣訂單絡繹不絕的喜茶店內,也是採用環保紙袋及紙質吸管的外賣包裝。
“外賣包裝已從塑料袋更改為環保紙袋且不配備吸管”,必勝客的值班經理楊揚偉告訴記者,店鋪內的塑料吸管,也均更換為紙吸管了,不過為了更好地支持環保理念,我們建議堂食客人儘量不使用紙吸管。
記者走訪中發現,KOI不少門店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據店員介紹,公司已經準備好可降解的塑料袋及紙吸管,將於下月啓動使用。而仍然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哈根達斯店內,不少店員表示並不清楚相關規定。
景區景點
記者來到了聚集無數網紅美食的鼓浪嶼龍頭路,在不少網紅店均發現一次性塑料餐具。
據瞭解,不少店家均表示並不清楚“禁塑令”的相關規定,並且看到同行的餐具也都是一次性塑料用品居多,特別是外賣時,很難避免一次性勺子的使用。
不過,與網紅美食店不同,當記者來到像“趙小姐的店”“黃遠堂鳳梨酥”等網紅品牌店時,並未發現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店家提供的是可二次使用的紙袋。
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監事長鬍藝忠介紹,新規的落地執行,其實對廠家的挑戰較大,“我們很高興看到廈門部分廠家已經在為此做出改變,原本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廠家,配合新規,更改了製作工藝,轉為生產可降解的塑料餐具”
商場超市
記者來到位於SM城市廣場的沃爾瑪超市,不少顧客在結賬買單時,仍會購買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截至發稿時,超市提供的仍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我們正在陸續替換中”,據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福建區域經理於寧介紹,沃爾瑪倡導環保生活方式,同時也響應政府號召使用可降解購物袋,將在月底前陸續完成可降解塑料袋的替換工作。
記者來到位於磐基中心的元初食品店發現,目前店鋪內使用頻率較多的仍然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我們目前有提供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元初食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降解塑料袋的費用比較高,所以選擇的顧客並不多。
此外,記者瞭解到山姆會員店、Ole’精品超市、屈臣氏等知名商家早已開始使用可降解的購物袋。
此外,細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發現,在麥當勞、肯德基的廈門餐廳,店方已經不再提供吸管了。
麥當勞方面表示,現在麥當勞為顧客提供的是無吸管可直接飲用的杯蓋。這種“免吸管”杯蓋歷時近兩年研發,其飲嘴造型圓潤,不用吸管,飲用也很方便。
而在廈門的肯德基門店,吸管盒也被拆掉了。不過,外賣仍會配備,主要是為了防止飲料溢灑。肯德基有關人士表示,月底前,肯德基會供應紙質吸管,顧客可自主索取。
記者在漢堡王門店看到,門店仍然提供塑料吸管。店員説,明年1月1日前,塑料吸管會下架處理。他們現在為顧客提供的塑料袋已是可降解塑料製品,屆時推出的新材質吸管主要以甘蔗渣為原料,屬於可降解的製品。
“限塑”難在哪兒
難點1:方便廉價 習慣難更改
以塑料袋為例,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角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不少市民對於塑料製品情有獨鍾。使用時方便,用完就丟掉,消費習慣難改。
難點2:“限塑”成“賣塑”
超市有償提供塑料提袋,產生利潤驅動力,按保守估計,一家超市一天如果賣出3000個塑料袋,一年累計就超過100萬個,按照一個塑料袋0.3~0.5元來計算,一年也是一筆不小的利潤。
難點3:外賣、快遞成用塑大户
近年來,隨着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的消耗量也在快速上升,用塑料袋包裝外賣已成常態。有環保組織調查發現,平均每單外賣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
難點4:集貿市場執行難
全國各地農貿市場、菜店和水果店,依然在大量使用免費塑料袋。尤其是在農村市場,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的禁令,執行情況並不理想。
塑料製品替代品 瞭解一下
在“限塑”過程中,如果能有替代品,就能起到更好的“限塑”效果,下面這些物品一起了解一下,大家一起多用替代品,為環保出一份力!
可降解吸管/杯蓋吸管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加杯蓋組合,可以較好地替代塑料吸管的功能。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可降解吸管等替代產品目前也被廣泛應用,常見的有紙質吸管、聚乳酸吸管等,相關產品已比較成熟,可以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撐。
大家也可以自己常備玻璃吸管或不鏽鋼吸管,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網格袋/布袋
常見的布袋、網格袋按材料不同,可分為尼龍袋、帆布袋、棉布袋、麻布袋、絨布袋、無紡布袋等,布袋與塑料袋最大的區別在於可重複利用性。布袋可以清洗、重複使用,方便結實。
可降解塑料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進澱粉和其他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其穩定性下降後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塑料。
使用可降解塑料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其他替代品
買菜時攜帶菜籃子,自備便當盒等。
拎起菜籃子 拿起布袋子
讓替代品活起來
大家要一天一天養成“綠色”習慣
各地“限塑令”也要細化、科學、有執行性
早日消滅白色污染
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來源:東南網綜合新華網、央視新聞客户端、福建日報、廈門日報、閩東日報、福州日報、漳視新聞等